【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】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,即使把竹子全部用完也写不完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书写材料——竹简,古人将文字刻在竹片上,所以“罄竹”指的是用尽所有的竹简,“难书”表示难以写完。因此,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、数量庞大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罄竹难书 |
拼音 | qìng zhú nán shū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 |
含义 | 形容罪行极多,难以写尽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贬义词 |
近义词 | 罪大恶极、罄其所有、罪不可赦 |
反义词 | 品行端正、无罪可言、清白无辜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罄竹难书”最早出自唐代史书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。当时李密在讨伐隋炀帝时,列举了隋炀帝的种种罪行,并说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意思是,就算用尽南山的竹子来写他的罪行,也写不完;就算把东海的水都用来洗刷他的恶行,也洗不干净。这句话后来被简化为“罄竹难书”,成为形容罪行累累的成语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历史评价:如对某位暴君或战犯的评价。
- 例句:他发动战争,杀害无数百姓,真是罄竹难书。
2. 文学作品:在小说、剧本中描写反派人物。
- 例句:这个反派为了权力不惜一切,罄竹难书的罪行让人发指。
3. 新闻评论:用于批评某些人或机构的不当行为。
- 例句:该企业多次违法排污,罄竹难书的行为引起了公众强烈不满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罄竹难书”是贬义词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- 不宜用于描述普通错误或小过失,否则会显得夸张。
- 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,以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。
五、结语
“罄竹难书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罪行的深刻谴责。它提醒人们,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,任何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精准、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