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,描绘了他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的所见所感。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意境界的追求。
首联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”,点明了时间是清晨,地点是在一座古老的寺庙。初升的阳光洒在高大的树林上,给人一种清新、明亮的感觉。这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和环境,还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。
颔联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,进一步描述了通往禅房的小路蜿蜒曲折,通向一个幽静的地方。这里的花木繁茂,显得格外深邃。通过这一联,诗人强调了禅房的隐秘与宁静,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。
颈联“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”,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。山间的美景让鸟儿感到愉悦,清澈的潭水倒映着天空,使人心灵得到净化。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。
尾联“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”,则将意境推向高潮。在这寂静的环境中,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,只剩下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和磬声。这种声音不仅增添了环境的神秘感,也象征着佛法的深远影响,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。
总的来说,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,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,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