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三代计算机是什么?】第三代计算机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统,它们在技术上实现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的过渡,并进一步引入了集成电路。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在性能、体积、能耗和可靠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,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:
- 使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,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稳定性;
- 引入了集成电路(IC),使计算机更加小型化;
- 操作系统开始普及,支持多任务处理;
- 采用更高级的编程语言,如FORTRAN、COBOL等;
- 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大,进入商业和科研领域。
以下是第三代计算机的一些关键特征总结:
特征 | 内容 |
时间范围 | 1964年—1971年 |
主要元件 | 晶体管、小规模集成电路(SSI) |
代表机型 | IBM System/360、DEC PDP-8 |
运算速度 | 较快,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运算 |
存储方式 | 磁芯存储器、磁盘存储 |
操作系统 | 出现早期操作系统,支持多任务处理 |
编程语言 | 支持高级语言(如FORTRAN、COBOL) |
应用领域 | 商业、科研、政府机构 |
第三代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,为后续第四代和第五代计算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它不仅提升了计算能力,也推动了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