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SI是什么意思?】ESI是“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”的缩写,中文译为“基本科学指标”。它是由科睿唯安(Clarivate Analytics)公司推出的全球权威学术评价工具之一,主要用于评估科研机构、大学、国家或地区的科研影响力和学术表现。
ESI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的论文引用数据,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排名,帮助研究人员、高校和科研机构了解自身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。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22个学科领域,是衡量科研产出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。
ESI核心
- 定义:ESI是基于引文数据的科研评价系统。
- 作用:用于评估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水平。
- 覆盖领域:22个学科领域,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。
- 数据来源: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论文及其引用情况。
- 应用对象: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政府和企业等。
- 评价标准:主要依据论文数量、被引次数、高被引论文等指标。
ESI关键指标表格
指标名称 | 说明 |
论文数量 | 某一机构或地区在特定学科中发表的论文总数 |
被引次数 | 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总次数,反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|
高被引论文 | 在某一学科中被引次数排名前1%的论文,代表该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 |
热点论文 | 近两年内被引频次较高且增长迅速的论文,反映当前研究热点 |
孰能机构排名 | 根据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综合排名,体现机构的整体科研实力 |
国家/地区排名 | 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研贡献和学术影响力 |
ESI作为全球知名的科研评价工具,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评估自身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。然而,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例如过于依赖引用数据、忽视非英文论文等。因此,在使用ESI时,应结合其他评价方式,以获得更全面的科研评估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