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异相睡眠生理功能有何变化?】异相睡眠(也称为快速眼动睡眠,REM Sleep)是睡眠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,与梦境、情绪调节、记忆巩固等功能密切相关。在这一阶段,大脑活动接近清醒状态,但身体肌肉处于抑制状态。以下是对异相睡眠期间主要生理功能变化的总结。
一、异相睡眠的主要生理功能变化
生理功能 | 异相睡眠中的变化 |
脑电波活动 | 脑电波呈现低电压、快波(类似清醒状态),α波和θ波减少,β波增多 |
眼球运动 | 眼球出现快速、不规则的运动,频率和幅度增加 |
心率 | 心率变得不规则,波动较大,可能高于清醒时水平 |
血压 | 血压升高,波动明显,尤其是REM睡眠初期 |
呼吸 | 呼吸频率加快,节律不规则,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 |
肌肉张力 | 骨骼肌张力显著降低,呈现“肌肉松弛”状态,防止身体随梦境动作 |
体温调节 |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,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|
神经递质 | 乙酰胆碱水平升高,而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水平降低 |
记忆加工 | 参与情绪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巩固,促进学习和创造力 |
梦境发生 | 大多数生动梦境发生在REM阶段,与情绪和潜意识相关 |
二、异相睡眠的重要性
异相睡眠不仅是梦境发生的场所,还在情绪调节、认知功能提升和心理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。长期缺乏REM睡眠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、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。因此,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,尤其是维持正常的REM睡眠周期,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。
三、小结
异相睡眠虽然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%左右,但其生理功能复杂且重要。从脑电活动到身体状态的变化,都表明这一阶段是大脑进行信息整合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时期。了解并关注异相睡眠的生理特点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睡眠的本质与健康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