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绿林好汉什么意思】“绿林好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民间、山林中聚集起来、反抗压迫或不公的英雄人物。这个词语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侠义精神,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中,表达对正义之士的赞美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义 | 指在绿林(山林)中聚众反抗压迫的英雄人物,多指侠义之士或起义者。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民有好学、尚义、守节、重信,而少贪诈。故虽处僻远,而无盗贼之患;虽居绿林,而无劫夺之忧。”后来演变为“绿林好汉”的说法。 |
引申义 | 也可泛指有胆识、讲义气、敢于挑战权威的人。 |
感情色彩 | 多为褒义,表示对正义之士的敬佩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文学、影视、历史叙述中,如《水浒传》中的梁山好汉就常被称为“绿林好汉”。 |
二、相关背景
“绿林”原指山林、野外,古代多用于形容远离朝廷、不受约束的地方。而“好汉”则是对勇武、义气之人的称呼。因此,“绿林好汉”最初指的是那些在山林中聚众起义、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。
在中国历史上,许多农民起义或民间武装力量都被称作“绿林好汉”,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、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等。这些人物虽然出身草莽,但往往以反抗压迫、扶危济困为己任,因此被后人视为“义贼”或“英雄”。
三、现代用法
在现代语境中,“绿林好汉”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化符号,出现在小说、电影、电视剧中,象征着侠义精神和反抗精神。例如:
- 《水浒传》:梁山泊108位好汉,就是典型的“绿林好汉”。
- 武侠小说:如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豪客,也常被称为“绿林好汉”。
- 影视作品:如《三国演义》《隋唐演义》等,也有大量“绿林好汉”的形象。
四、总结
“绿林好汉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义、勇气和反抗精神的推崇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个词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来自庙堂,也可能诞生于民间与山林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