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童年》简介详细】《童年》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·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,首次出版于1913年。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经历为蓝本,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。通过主人公阿廖沙(即高尔基本人)的视角,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孩子在苦难中成长的过程,以及他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。
《童年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,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动荡、家庭的破碎、人性的善恶以及儿童在逆境中的坚韧。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,语言朴实但富有感染力,深受广大读者喜爱。
项目 | 内容 |
书名 | 《童年》 |
作者 | 马克西姆·高尔基(原名阿列克赛·马克西莫维奇·彼什科夫) |
出版时间 | 1913年 |
体裁 | 自传体小说 |
主题 | 童年苦难、家庭关系、社会现实、成长与希望 |
故事背景 |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,主要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·诺夫哥罗德 |
主人公 | 阿廖沙(即高尔基本人) |
核心情节 | 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,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,经历了家庭的分裂、亲人的死亡、生活的艰辛,最终在善良的外祖母和一些正直的人影响下逐渐成长 |
主要人物 | 外祖父、外祖母、母亲、舅舅们、小茨冈等 |
文学风格 | 现实主义、细腻的心理描写、充满象征意义的语言 |
艺术特色 | 以儿童视角叙述,情感真挚,语言生动,富有哲理性 |
社会影响 | 成为世界文学经典,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|
《童年》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,成为了解俄国社会和人类成长的重要读物。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,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