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既自以心为形意思是什么】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原文是: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?”
“既自以心为形”的意思是:既然已经让心灵被身体所驱使、所束缚。
“心”代表人的思想、志向;“形”指身体或外在的现实处境。整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——自己为了生存而违背本心,感到懊悔和悲哀。
“既自以心为形”,这句古文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。它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自我内心的审视与无奈。
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,许多人为了生活奔波劳碌,逐渐迷失了最初的志向与理想。陶渊明也曾在官场中挣扎,但最终选择回归田园,追求心灵的自由。他用“既自以心为形”来表达自己曾经为了生计而放弃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,成为现实的奴隶。
这种“心为形役”的状态,不仅是古代士人的普遍困境,也是现代人常常面临的现实。我们为了工作、家庭、社会期待而不断妥协,甚至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和初心。就像陶渊明所说,“奚惆怅而独悲”,为何还要独自悲伤呢?或许正是因为他意识到这一点,才更加坚定了归隐的决心。
“既自以心为形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对人生选择的反思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逐物质与名利的同时,不要忘记倾听内心的声音。真正的幸福,不是外在的成就,而是内心的安宁与满足。
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很多人也在经历类似的挣扎。我们是否也在“以心为形”?是否在不知不觉中,成为了生活的傀儡?或许,我们需要像陶渊明一样,勇敢地做出改变,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