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朝花夕拾》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,鲁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童年、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。其中有一篇名为《父亲的病》的文章,记录了鲁迅对父亲生病治疗过程的回忆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庸医误人、迷信盛行的现象。
在这篇文章中,鲁迅提到一位名叫“陈莲河”的医生,他给父亲看病时收取的诊金是“一元四角”。这个数字在文中被特别强调,不仅是对当时医疗费用的一个真实写照,也暗示了鲁迅对这类医生的不满与讽刺。陈莲河不仅医术不高,而且常常故弄玄虚,开些不切实际的药方,甚至用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,比如“蟋蟀一对”、“经霜的芦根”等,这些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上某些医生的荒唐与无知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手骨”这个词在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,可能是读者在记忆或转述过程中产生的误差。不过,从整体内容来看,《父亲的病》确实是鲁迅在《朝花夕拾》中描写陈莲河这一人物的唯一一篇散文。
通过这篇文章,鲁迅不仅表达了对父亲病逝的悲痛之情,更深层次地批判了旧社会的医疗状况和部分医生的无能与虚伪。他的文字冷静而克制,却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,这也是《朝花夕拾》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,若你在阅读《朝花夕拾》时看到“陈莲河的诊金也是1元四角”这句话,那么它一定出自《父亲的病》这篇散文。而“手骨”可能是一个误解或口误,但整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却是清晰而有力的。